—我市“水润万家、泽惠民生”系列报道之二
行走善国,天犹蓝,水犹清;细聆听,泉声响,雁留声……
“江北水乡”滕州以水为名,自然就有属于这里的“大禹治水”的故事。
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,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,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市水利部门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,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,落实监管责任,着力解决好城乡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质安全问题,确保生活饮用水质量。
执行最严格的水质检测标准
1月12日下午3时,在位于第一加压水厂的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,技术员范振洋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水源地水质取样,随即开始了对取样水的浑浊度、细菌的检测。只见他依次把样品滴入不同试管,做着不同实验。而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这里上演。
按照国家提出的自来水检测实行第三方检测要求,市城乡供水中心与绿色京诚(北京)理化检测技术公司合作,成立滕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,专注于饮用水和环境等第三方水质检测业务,“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上午8点准时出去取样,下午2点回来。每天,水源地水质情况都要接受我们最严格的检测,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科学、严谨的检测,确保市民饮水安全。”该公司经理李毅熙说道。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水质检测站总投资680万元,设有理化分析室、预处理室、微生物检测室、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检测室等8个实验室,配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、原子荧光光谱仪、气相色谱仪、离子色谱仪、总有机碳分析仪、低本底放射性α、β测量仪、紫外分光光度计等75台(套)仪器设备。目前,水质检测站根据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每天对水源水、出厂水进行9项日常规项目检测,每月对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水进行月常规检测,每年一次对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水取样进行106项全分析检测。
科学调配力保饮水安全
1月14日,供水综合调度室工作人员,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大屏幕。不一会,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记录簿上的数据变化,立即下达了降低第二加压水厂的供水、增加第三加压水厂供水的指令,并指派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第二加压水厂进行检查。最终,技术人员检测出第二加压水厂一个传感器出现了故障,随即进行了技术检修。20分钟后,故障成功解除,第二加压水厂供水恢复正常。
如何最大程度发挥“水”的价值,成了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课题。面对城乡用水供需矛盾,市城乡供水中心加强“预警”,及时通过新上的水质监控系统对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水进行监测,细算水账科学调配水资源保证城乡居民喝上“放心水”。同时,严密监控地下水位。每天对荆泉、羊庄水源地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控,科学分析,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。科学调控消毒投加量,严格水质检测,对水源井水质实行重点监控,按照国家标准,合理调控水厂液氯或二氧化氯的投加量,严密对出厂水、管网水检测,水质合格率100%。
“我们还持续加大水源地上游及周边污染源巡查,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巡查、维护保养工作,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。此外,严把制水环节,建章立制,规范管理,保证了水源水质安全。”市城乡供水中心负责人卢兴靖说道。
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
灌满一壶烧开的自来水,泡上一杯龙井茶,滨湖镇村民刘一峰讲起了“水”的故事。回忆起原来喝地下水的情景,73岁的刘一峰说:“当时穷啊!俺老农民能吃上自来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现在,在院子里拧开水龙头就有洁净的自来水“哗哗”流出,俺别提多高兴了。”
房屋修得亮堂堂,泉猪养得肥胖胖,自来水流得哗啦啦,农民笑得嘻哈哈……现如今,在我市,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与城市市民一样的“自来水”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我市已完成投资3.7亿元,使 18个镇街745个村居113.9万人实现集中供水。
在具体工作中,我市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,抢抓工期赶进度,相继建成了20余项较高层次的水利工程,实施了第一加压水厂异地新建、第三加压水厂、级索水厂建设和水质检测站升级改造等工程,发展直径100毫米以上供水管道260余公里,并建设了鲁南煤化工园区、大坞精细化工园区供水工程,建成了1万吨/日的大坞水厂,保证了我市重大项目用水。为满足城乡用水需求,2015年又筹资7102万元建成了羊庄水源供水扩容工程,解除了居民热议的限时保压供水问题。建设地表水厂2万方/日的应急净水厂,该工程完成后,我市将实现“地下水”“地表水”双水源供水,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大提升。据了解,近五年,我市新增供水能力11万方/日,这一数字,体现了市委、市政府心系民生、执政为民,也凝聚着水利建设者的心血和付出。
滕州市中润供水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滕州市善国北路91号 邮编:277599 热线电话:0632-5534111
主办单位:滕州市中润供水有限公司 鲁ICP备09072157号-1
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6147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632-5534111 举报邮箱:tzgongshui@163.com